中国最早的冰上活动
据春秋时代的史莉《山海经》第十八卷"海内经”中记述:"有丁灵国(辟海注:古民族),其民膝下有毛,马蹄善走,日行三百"。南宋史家装松之对此注解说"《三国志·云魏略》日:乌孙长老言,北丁灵有马胳国,其人声似雁黯,从膝以上身头人也,膝下生毛,马胫马踏不骑而疾驰。”诗含神雾曰:“马蹄自鞭其蹄,日行三百里。”魏书三十卷中也有这一记述,都是说丁灵族在冰天雪地中有穿着一种滑行的器具滑行于冰雪之上的习俗。
日本对滑雪起源的论述中引证了《山海经》一书的说法,并将资料陈列于札幌的冬季体育运动博物馆中。日本文学博士白马库吉先生撰文指出:希腊古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著的《世界史》和西亚各国历史、地理和风俗等古史中记述了居住在阿勒泰山脉的一个民族,冬季有穿“山羊角"(冰雪滑行器)在山谷、雪原、冰川上像山羊一样奔跑的习俗。
上述记载,约在公元前211年~206年之间,那时人们已发现在中国古阿勒泰山脉的丁灵族和其他民族已有了冰雪中使用“马蹄”、“山羊角”器具,并能在冰天雪地中滑行的习俗,以此作为狩猎、交通、运输、作战的工具。《辞海》记述丁灵族分布于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公元前85年和72年,丁灵族配合汉军、协同乌桓、鲜卑等击败匈奴时,在作战中士兵曾使用上述工具,奔驰于冰雪之中。如果所谓的“马蹄”、“山羊角”之类的东西,经过专家的考证之后,确实认为是一种在冰雪中滑行的器具,那么中国最早的滑冰活动起源于公元前的论点便是可以站得住脚了。